方便食品
蔡林记热干面
2019-08-17 09:47  浏览:1058
 
蔡林记热干面 


蔡林记热干面是一道美味可口的汉族小吃,起源于武汉市。爽滑筋道,黄而油润,香而鲜美,未食而乡情浓浓,诱人食欲;食之则香飘四溢,回味无穷。蔡林记热干面深受广大市民的赞赏,一直享有中华名优小吃的美誉。武汉蔡林记热干面与山西刀削面、两广伊府面、四川担担面、北方炸酱面并称为中国五大名面。1945年,热干面发明人武汉黄陂人蔡明伟创建蔡林记热干面。总店地址:武汉市武昌区户部巷内.


 
基本信息
中文名称
蔡林记热干面
主要食材
面条
 
特点
爽滑筋道,黄而油润,香而鲜美
分类
武汉小吃

基本简介
热干面与山西刀削面、两广伊府面、四川担担面、北方炸酱面并称为我国五大名面。它既不同于凉面,又不同于汤面,制作的方法是先把面条基本煮熟,然后捞起来拌油摊凉,吃时再在开水内滚烫几下,沥水,加上芝麻酱、虾米、葱花、酱萝卜丁、小麻油和醋等佐料拌匀。上桌时香气扑鼻,耐嚼有味。
热干面产生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汉口长堤街卖汤面的蔡明伟。蔡明伟是武汉黄陂蔡榨人,他的汤面做得非常受欢迎,客人经常排队要等很长时间才能买到,很多客人等不及走掉了,蔡明伟做生意很会动脑筋。为了加快出货量,通过反复试验,他终于摸索出一套"掸面"的工艺---就是先把面煮七八成熟,然后快速降温并均匀抹上油,这样卖面时,出货量就快了。
武汉黄陂人蔡明伟在长堤街看到一家麻油作坊,看见他们从芝麻中提取麻油后,芝麻酱闲弃在一边,香气扑鼻,他灵机一动;何不将芝麻酱加进面里试一下呢?于是蔡明伟向麻油作坊老板购买了些许芝麻酱回家。同样经过多次反复试验,他觉得满意了,身边的人都说好吃,这时候他才信心满满推出他的新产品上街叫卖。
1943年,蔡明伟在中山大道满春路口开设了一家热干面面馆,生意一直火爆,方圆几里都知道蔡老板的麻酱面好吃。1945年抗战胜利,生意更加稳定,蔡明伟决定为自己的面馆取一个寓意美好的名字。由于面馆门前有两棵楝树双木成林;自己此时已有两个儿子,蔡汉文,蔡汉高,取成才之意,叫做"蔡林记",成为武汉市经营热干面的名店。后迁至汉口水塔对面的中山大道上,改名武汉热干面。热干面----这个武汉人民最爱的小吃就这样诞生了。蔡明伟给这个面起了个名叫"麻酱面"直到1950年工商登记时才正式叫"热干面"。
蔡林记热干面的店面中,除了供应传统的热干面,还增加了全料热干面、牛肉热干面、牛肚热干面、虾仁热干面、炸酱热干面。各有特色、别有风味的热干面为顾客提供了更多选择。
另外,蔡林记的特色小吃还有芝麻生煎包、灌汤蒸饺、上汤鲜肉包、套餐饭、三鲜豆皮、鲜肉馄饨等,可搭配热干面食用。
武汉特产热干面正式申报国家级"非遗",同一批申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,还有重庆火锅等。武汉三镇部分早点摊店的热干面在节日期间纷纷涨价,高者甚至涨到6元一碗。坊间因此议论,称"热干面申遗是商家制造的噱头,实为节后涨价找理由。""蔡林记"商标持有人澄清,蔡林记热干面确实在申报国家级"非遗",但其各连锁店热干面仍卖4元一碗没有涨价,而且承诺无论申遗是否成功都不涨价。
武汉蔡林记称,武汉热干面是省级"非遗"技艺,在韩国泡菜申请世界"非遗"后,受到启发。决定通过湖北省非遗保护中心,正式申报国家级"非遗",但并无涨价计划。

制作
佐料
芝麻酱(将芝麻酱挖入小碗内,用油将其搅匀,再加入少许开水,搅拌,等芝麻酱干,再加入少许开水,再搅拌,反复几次至芝麻酱不沾勺)、葱花、辣萝卜丁、胡椒、醋、味精、辣椒。

做法
将面条隔水蒸30分钟,大致八成熟既可。煮的时候中不时地用筷子翻动几次,防止面条成团。将蒸好的面条盛入较大的容器中,调入麻油搅拌均匀晾凉。在面条下锅煮时,起初要大火,面下入锅中后改为小火,煮的时间不可长,待表条的表面熟就可以,面起锅后要尽快在板上摊开淋油拌匀后晾凉后备用,使面条不粘连,这样在吃的时候面才够有嚼劲。
将热干面装入筛勺里,大火煮开煮锅中的水,将适量蒸好的热干面条放在漏勺中在煮锅中过开水3分钟,至面条全熟捞出沥干水分,放入碗中后调入调味料汁和芝麻酱汁,撒上榨菜碎和香葱碎。将烫后的热干面捞起稍沥水后倒入碗里,加上述调料拌匀后就可以,芝麻酱最好是经色拉油调过,要不会太干,这样不好和烫好的面条拌匀。

年表
1929年,蔡明伟从黄陂县蔡家榨乡(今武汉市黄陂区蔡家榨街道)间进入武汉,以挑担卖面条谋生,后在满春路开店,取名"蔡林记"。
1955年,"蔡林记"由私营改造成公私合营企业,店铺迁至中山大道726-728号,每天卖出的热干面达到400-500公斤。
1966年起,"蔡林记"由公私合营转为国有国营。最兴旺时,每天烹制热干面可达1.2万人份。
1993年,武汉市对中山大道进行旧城改造,"蔡林记"被拆迁,1996年重新在中山大道开张。
2000年2月,"蔡林记"开始办特许经营,同年4月,"蔡林记"第一家连锁店开张。此后,"蔡林记"的店面数在湖北一度达到100多家。
到2005年,"蔡林记"的加盟店只剩下30家左右,发展又陷入了困境。
2006年,蔡林记在首届汉味小吃擂台赛上,荣获"最佳汉味小吃"。
2006年,蔡林记热干面制作技艺被列入"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"。
2008年,政府大力扶持品牌产业,振兴老字号,武汉蔡林记商贸有限公司成立,为蔡林记的发展又开创了一个新局面。
2009年2月,蔡林记直营店落户户部巷,每天食客爆棚、门庭若市。
2010年1月,蔡林记扩大产业链,涉足产品工业化生产,创新推出科学绿色产品-热干面挂面和瓶装芝麻酱,进入大型超市销售。
2010年2月,"82岁"蔡林记重返江汉路,受到市民极大追捧,日销售不断打破蔡林记鼎盛时期的记录。
2010年4月,蔡林记被中国饭店协会评为"中国小吃名店",荣获"中国名小吃"美誉。
2010年8月,蔡林记方便热干面上市,进入武汉各大超市和淘宝网销售,销售情况火爆。
2011年2月,蔡林记荣获武汉商业服务业第五届"诚信经营、优质服务"先进集体称号。
2011年6月,蔡林记热干面制作技艺入选省级"非物质文化遗产"名录,蔡林记热干面的传承和知识产权受到保护。

历史
提到满春路,老武汉可能还会想起它当年的繁华景象。相对于日益发达的大武汉,今天的满春路只能算是一条小路了。记者来到满春路,据在这条路上生活了几十年的老街坊祝捷回忆,在满春路口那一排两层楼的矮房子里,有一家正是"蔡林记"的旧址。
"蔡明伟创业可不容易",说起当年,祝捷老人还颇为激动:"我们小伢时听大人说过,冬天下大的时候,地上都结了冰,蔡明伟个子不大,挑着面担子经常滑倒。人摔了,面也泼了,蔡明伟就一个人坐在地上哭。"
这样的艰难磨练了这个卖面小贩,他的生意终于一天天做大。祝捷说:"蔡明伟卖面有个特点,量特别足!那时候人们生活不像现在这么好,吃东西讲的是分量,能吃饱就心满意足。大家买蔡明伟的面,因为他舍得给。"
说起蔡明伟的生意经,祝捷表达了自己的钦佩。"蔡明伟为人厚道,又肯动脑筋。我听大人说,他老婆很辛苦,每天要去码头和市场,拣一些虾皮木耳的碎屑回来,洗干净加到面里,但价钱不变。"祝捷认为,在蔡明伟创业的阶段,做热干面"不但管饱还管好"的经营思路是他成功的一大秘诀。
那时候,祝捷也是"蔡林记"的小顾客,且跟蔡家两个儿子相识。他说:"要是哪天能找到蔡汉文、蔡汉武两兄弟,一起叙叙旧该多好啊!"

1945年蔡明伟,看准了热干面中的商机。雇了几个心灵手巧的伙计,在汉口中山大道车水马龙的满春路口,开设一家热干面馆,取"集木为林,财源茂盛"之意,叫做"蔡林记"。走南闯北的蔡老板是个有心人,用了好几年功夫对热干面工艺反复加以改进,例如选用上好的精白面粉,和面时控制准下碱量,变手工擀面为机器压面,反复轧成筋道光滑的细圆长条;面条小批量用旺火猛煮,刚熟就捞起,随即抖开吹凉,拌匀芝麻油,薄薄摊放8小时;烫面时用小笊篱,一次二两(100克)左右,在沸水锅中来回浸烫,抖动五六次,使之熟透滚热;佐料中再添加小虾米和叉烧肉丁,用白胡椒粉取代辣椒面,芝麻酱用小磨香油调匀,还要浇点香卤汁,并且用上了当时价格昂贵的味精。这样一包装,蔡林记热干面就鸟枪换炮,今非昔比,档次跃上一层楼:面条纤细秀美,根根筋道有咬劲,黄亮油润爽口,香醇鲜美耐饥。它既不同于凉面,又不同于汤面,还有别于捞面,成为中国面条家族中一个风味特异的新成员。解放以后,蔡林记迁移新址,并且增开了几家分店,对生产工艺进一步规范,制订了标准,在职工中评定了技术等级,还开发出一些新品种。经过潜心修炼,70年代,蔡林记热干面一直是"武汉人过早"中价廉物美的主打小吃。它还流传到豫南、陕南、赣西、皖西、湘北和川东,以及京、津、沪、渝等地,很快便与山西刀削面、兰州牛肉拉面、北京炸酱面、广东伊府面和四川担担面一起,合称为"中国六大名面"。热干面与三鲜豆皮,也和黄鹤楼、归元寺一样,变成了武汉市亮闪闪的"城市名片"。 

 免责声明:本资料来源于网络,如果侵犯了你的版权或其他权利,请通知我及时删除。

天然食材与勺尖的触碰造就了美食!
勺尖网官方正品,售后服务有保障!
广告
相关信息
查看更多相关信息>>>
发表评论
0评

梁山县味达蕾食品有限公司
营业执照号:913708323127883432

鲁ICP备2020034840号-1

鲁公网安备 37083202370913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