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乙硫醇
乙硫醇(分子式:CH3CH2SH),常见硫醇之一,结构上由乙醇中的氧原子被硫替代得到。无色透明易挥发的高毒油状液体,微溶于水,易溶于碱液和有机溶剂中,以具有强烈、持久且具刺激性的蒜臭味而闻名。它是2000年版吉尼斯世界纪录中收录的最臭的物质。空气中仅含五百亿分之一的乙硫醇时(0.00019mg/L),其臭味就可嗅到。通常被加入煤气等做臭味指示剂。当人体大量吸入时,会引起呼吸困难、血压降低,并会出现呕吐、喉咙不适等症状。
- 中文名
- 乙硫醇
- 外文名
- ethyl mercaptan
- 别 名
- 硫氢乙烷
- 分子式
- C2H6S
- 相对分子质量
- 62.13
- 化学品类别
- 有机物--硫醇
- 管制类型
- 不管制
- 储 存
- 密封保存
理化性质
物理性质
CAS:75-08-1
EINECS:200-837-3
外观与性状:无色液体,有强烈的蒜气味。
熔点(℃):-147
相对密度(水=1):0.8617
沸点(℃):36.2
相对蒸气密度(空气=1):2.14
分子式:C2H6S、CH3CH2SH、C2H5SH
分子量:62.13
饱和蒸气压(kPa):53.32(17.7℃)
InChI=1/C2H6S/c1-2-3/h3H,2H2,1H3
燃烧热(kJ/mol):1889.4
临界温度(℃):225.6
临界压力(MPa):5.49
闪点(℃):-45
爆炸上限%(V/V):18.0
引燃温度(℃):295
爆炸下限%(V/V):2.8
溶解性:微溶于水,溶于乙醇、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。
化学性质
临界温度225.5℃。临界压力5.5兆帕。与稀硝酸作用生成二乙基二亚砜。与浓硝酸作用生成乙烷磺酸。乙硫醇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,遇明火、高热极易燃烧爆炸。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。接触酸和酸雾产生有毒气体。遇水或水蒸气反应放出有毒和易燃的气体。与次氯酸钙、氢氧化钙发生剧烈反应。其蒸气比空气重,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,遇火源会着火回燃。若遇高热,容器内压增大,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。
作用与用途
乙硫醇是重要的农药中间体,用于生产有机磷农药异丙磷、甲拌磷、乙拌磷、内吸磷、甲基内吸磷等。也可用于生产抗菌剂401。空气中基含乙硫醇仅五百亿分之一浓度时,其臭味就能觉察,因此可用作天然气及石油气的警告剂、试剂的加臭味剂(其臭味在浓度为0.00019mg/L时即可嗅到)。乙硫醇还可用于医药等有机合成。
化学符号CH3CH2SH 。其中,SH是是由一个硫原子和一个氢原子相连组成的一价原子团,结构式为:—SH
使用注意事项
危险性概述
健康危害:该品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。吸入低浓度蒸气时可引起头痛、恶心;较高浓度出现麻醉作用。高浓度可引起呼吸麻痹致死。中毒者可发生呕吐、腹泻,尿中出现蛋白、管型及血尿。
环境危害:对环境有危害,对水体可造成污染。
燃爆危险:该品极度易燃。
急救措施
皮肤接触:脱去污染的衣着,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。
眼睛接触:提起眼睑,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。就医。
吸入: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。保持呼吸道通畅。如呼吸困难,给输氧。如呼吸停止,立即进行人工呼吸。就医。
食入:饮足量温水,催吐。就医。
消防措施
有害燃烧产物:一氧化碳、氧化硫。
灭火方法: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。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,直至灭火结束。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,必须马上撤离。
灭火剂:抗溶性泡沫、二氧化碳、干粉、砂土。用水灭火无效。
泄漏应急处理
应急处理: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,并进行隔离,严格限制出入。切断火源。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,穿防静电工作服。尽可能切断泄漏源。防止流入下水道、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。
小量泄漏: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。
大量泄漏: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。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,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。
操作处置与储存
操作注意事项:密闭操作,全面通风。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,严格遵守操作规程。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(半面罩),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,穿防静电工作服,戴橡胶耐油手套。远离火种、热源,工作场所严禁吸烟。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。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。避免与氧化剂、酸类、碱金属接触。尤其要注意避免与水接触。灌装时应控制流速,且有接地装置,防止静电积聚。搬运时要轻装轻卸,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。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。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。
储存注意事项:储存于阴凉、通风的库房。远离火种、热源。库温不宜超过30℃。保持容器密封。应与氧化剂、酸类、碱金属分开存放,切忌混储。采用防爆型照明、通风设施。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。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。
物质毒性
编号
|
毒性类型
|
测试方法
|
测试对象
|
使用剂量
|
毒性作用
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1
|
急性毒性
|
口服
|
大鼠
|
682 mg/kg
|
1.行为毒性——肌肉无力
2.行为毒性——共济失调 3.肺部、胸部或者呼吸毒性——紫绀 |
2
|
急性毒性
|
吸入
|
大鼠
|
4420 ppm/4H
|
1.周围神经毒性—— 痉挛性瘫痪或感觉无变化
2.行为毒性——兴奋 3.肺部、胸部或者呼吸毒性——紫绀 |
3
|
急性毒性
|
腹腔注射
|
大鼠
|
226 mg/kg
|
1.行为毒性——肌肉无力
2.行为毒性——共济失调 3.肺部、胸部或者呼吸毒性——紫绀 |
4
|
急性毒性
|
吸入
|
小鼠
|
2770 ppm/4H
|
1.行为毒性——兴奋
2.行为毒性——运动行为发生变化(具体情况具体分析) 3.肺部、胸部或者呼吸毒性——紫绀 |
5
|
眼部毒性
|
皮肤表面
|
兔
|
500 mg/24H
|
作用较轻
|
6
|
眼部毒性
|
入眼
|
兔
|
84 mg
|
|
7
|
眼部毒性
|
入眼
|
兔
|
100 mg/24H
|
作用中等
|
免责声明:本资料来源于网络,如果侵犯了你的版权或其他权利,请通知我及时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