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显脉旋覆花
显脉旋覆花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。分布于广西、云南、贵州等地。显脉旋覆花在云南俗名“小黑药”,根供药用,有滋补功效,治胃痛甚效。
- 中文学名:显脉旋覆花
- 拉丁学名:Inula nervosa Wall.
- 别 称:威灵仙(云南),小黑药,黑威灵,草威灵,黑根,乌草根
- 二名法:Inula nervosa Wall.
- 界:植物界
- 门:被子植物门
- 纲:双子叶植物纲
- 亚 纲:合瓣花亚纲
- 目:桔梗目
- 科:菊科
- 亚 科:管状花亚科
- 族:旋覆花族 旋覆花亚族
- 属:旋覆花属
- 亚 属:旋覆花组 显脉系
- 分类系统:恩格勒系统,1964
形态特征
多年生草本。
根状茎粗短,有单生或少数簇生的茎,及被长茸毛的芽。
茎直立,高20-70厘米,基部径约2-3.5毫米,全部被开展的、上部被极密的具疣状基部的黄褐色长硬毛,上部或从中部起有细长分枝,下部有较密的叶;节间长2-4厘米,或在茎上部更长。
叶多少开展,椭圆形、披针形或倒披针形,基部叶较小;下部和中部叶长5-10厘米,宽2-3.5厘米,下部渐狭成长柄,边缘从中部以上有浅或明显的锯齿,上部急狭,顶端稍尖,两面有基部疣状的糙毛,但叶脉在下面有开展的长密毛;侧脉约4对,弯曲,几与下部叶缘平行;上部叶小,无柄。
头状花序在枝端单生或少数排列成伞房状,径1.5-2.5厘米;花序梗细长。总苞半球形,长6-8毫米;总苞片4-5层,外层稍短,椭圆披针形,上部或顶端叶质,被长糙毛,下部革质,但最外层常较长,椭圆状或线状披针形,全部叶质,内层线状披针形,顶端紫红色,近膜质,有柔毛和缘毛。舌状花较总苞长2倍,舌片白色,长8-9毫米,线状椭圆形;管状花花冠长5-6.5毫米,黄色,有尖卵圆三角形裂片;冠毛白色,后稍带黄色,约与管状花花冠等长有达20个糙毛。
瘦果圆柱形,有细沟,长2-2.5毫米,被绢毛。
花期7-10月,果期9-12月。
此种有相当大的变异,特别是头状花序的多少和大小,总苞片内层与外层长度的差别,内层总苞片叶质部分的长短和叶形等,常不完全一致。但从毛茸、舌片形状、颜色等来看,仍以作为一种为适宜。此种外形极似紫菀属的一些种,在该属中,仅与产于不丹的西孟旋覆花 I. simonii C. B. Clarke 接近;后者也可能产西藏的南部。 生于海拔1200-2100米的低山地区杂木林下、草坡和湿润草地,在云南极常见。
生长环境
生长环境
分布范围
分布于四川西部和西南部、云南北部至南部、贵州西部至北部、广西西部。
生于低山地区杂木林下、草坡和湿润草地,在云南极常见,海拔1200-2100米。
也分布于越南、缅甸、泰国、印度、不丹、锡金和尼泊尔。
主要价值
【中药名】:草威灵
【考证】:出自《滇南本草》。
【药材基源】:为菊科植物显脉旋覆花Inula nervosa Wall.的根。
【性味功效】:味辛;苦;性温。祛风湿;通经络;消积止痛。
免责声明:本资料来源于网络,如果侵犯了你的版权或其他权利,请通知我及时删除。
免责声明:本资料来源于网络,如果侵犯了你的版权或其他权利,请通知我及时删除。